追漲或低吸:
在證券市場上,根據投資的方式習慣,分為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。
在股市上漲的過程中,以頂部為界,在上升過程中拋出股票或贖回基金,屬于左側交易;在頂部之后的下跌過程中拋出或贖回,屬于右側交易。
在股市下跌的過程中,以底部為界,在下跌過程中買入股票或申購基金,屬于左側交易;在詢問之后的上漲過程中買入或申購,屬于右側交易。
所以簡單可以總結為:左側交易屬于“高拋低吸”,右側交易屬于“追漲殺跌”。
同樣道理也可以應用于基金,在基金大漲時買入,則屬于追漲;在基金大跌時買入,屬于低吸。那么具體哪種方式更好呢?
大漲買入?還是大跌買入?
投資,本身是一種市場行為,所以也遵循市場規則。具體是大漲買入?還是大跌買入?我們看2個例子。
以諾安成長混合為例,看大漲時買入的結果。在2020年7月13日時達到最高點,如果是在大漲時買入,至少應該是在箭頭指向的位置,才能算大漲。如果在這個時點買入,很不幸的是,2個月后大幅下跌。也許有人會說,你可以在最高點時賣出啊。低買高賣,說起來容易,做到的真不多,否則江湖也不會流傳“1賺2平7虧”的規律了。
以國聯安中證半導體ETF為例,看大跌時買入的結果。最高值是2020年7月13日,如果是在大跌是買入,至少應該是在箭頭所指向的位置,才能算大跌。如果這個時點買入,那么讓人傷心的是,在過后的1個多月里一直下跌,稍有回頭繼續更深的探低。
應該什么時間買入?
通過上面兩個例子,我們可以發現,無論是大漲還是大跌的基金,未來都可能會下跌,當然也可能會上漲。所以,用大漲和大跌來判斷是否應該買入,不是一個正確的評判標準。
正確的評判標準,是應該買入優秀的基金,而不要選擇在一段時間內的大漲或大跌的基金。對于優秀的基金,持續定投,長期持有,才是做為一個普通投資者最省力和最低風險的做法。
基金購買,擇時并不重要,重要的選擇基金。選擇了優秀的基金,就可以享受未來的持續收益。
熱門